上午8:19,一个忙碌的身影出现在亚搏全站手机客户端红峡公司贴片工房,他一会儿检测软片裁制的厚度,一会儿测量入厂工装的尺寸,时不时用手电检查产品内是否有多余物,眼神专注而坚定。他就是红峡公司质保处一检组组长杨晓勇。
永葆军人本色
1990年从部队转业后,杨晓勇进入红峡公司一车间贴片组成为一名普通职工。从最简单的工作干起,一干就是4年,求知若渴是所有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。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局限于简单操作,而是将关注点也放到产品质量上。由于表现优异,1994年他被调到质量检验部门。
质检工作压力大、事无巨细。面对公司的信任,杨晓勇选择承担重任。刚进入新工作,摆在他面前的“拦路虎”除了厚厚一摞不同型号、不同材质、不同物品的检验标准,还有各类计量器具,游标卡尺、外径千分尺、内径千分尺……尽管早已离开了部队,他依旧把果敢、刚毅的作风带到了新的岗位,充分发扬“钉钉子”精神,白天跟着师傅在生产现场为各道工序把关,晚上自己抱着检验标准与实物对照,逐条梳理关键检验点。检验标准被他从“薄”总结到“厚”,又从“厚”慢慢化简为“薄”。同时,他还认真研究每种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,从用途到精度、从操作到读数、从维护到保养,不断提高各项职业素养,积极完成本岗位相关工作。
难以释怀的教训
随着学习的深入,杨晓勇逐渐可以独当一面,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质检人员。但是不久的一次教训却令他终生难忘。当时,某产品处于研制阶段,作业现场设计人员对某一环节提出了建议。杨晓勇听后,认为既然设计人员觉得这一环节没有必要,于是他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,给这台产品开具了合格证。出厂评审会上,专家们听取了该产品的生产流程汇报,查阅了相关工艺记录,对缺失的这一环节提出了质疑,并将此认定为低层次质量问题。
事情发生后,杨晓勇刚开始觉得不服气,可冷静下来之后,他开始从自己身上查问题、找问题,并重新审视“把关、预防、监督、报告”质检人员的四大职责。他说:“这是一个教训,更是一个契机,促使我提高责任心,严格履行质检人员的每一项职责。”每当有新人加入检验队伍时,杨晓勇都会把亲身经历讲给他们听。
练就绝活解难题
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分为定量和定性检测,特别是定性检测不仅要求质检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,还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。有一次,某产品存在问题。但是目前的检测方法都不能有效检测出问题的原因,怎么办?杨晓勇想到了家庭装修时人们通过敲击地砖、墙砖检查水泥沙子是否铺满。他赶紧跑回工房,一边仔细敲打产品后盖,一边竖起耳朵听回声,不同的位置声音不同,经过反复试验,杨晓勇发明的“敲击辨音法”能准确指出脱粘位置,便于一线操作人员打孔补料,一直沿用至今。
身为党员,杨晓勇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“干活就要干好,不要遗留任何死角。”他拿出较真的韧劲儿,聚焦产品质量、审核工艺规程,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。
“质检工作你干了快30年了,有没有什么秘诀?”
“每一张质量合格证是从检验人员手中开具的,因此检验人员要对每道工序的工艺流程了如指掌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检验的权威性。”杨晓勇用师傅尹世荣的话语诠释着质检的奥秘。
来源/红峡公司 编辑/任伟